硫磺粉配置石硫合劑有哪些錯誤的方式
發布日期:2019-06-24 作者: 點擊:
石硫合劑發明于1851年,最初用于防治害蟲,然后發展成殺菌劑。石硫合劑是以一定比例煮出硫磺粉、生石灰和水的物質。原液為紅褐色透明液體,有硫化氫的氣味。殺蟲、殺螨蟲和殺菌作用,其毒力主要是多硫化鈣和一部分硫代硫酸鈣,同時具有強堿性,腐蝕性強,有侵蝕昆蟲表皮蠟層的作用。
雖然已經近2世紀,但石硫合劑的優越性仍是不可替代的:1、優良特性的高效廣譜:石硫合劑幾乎所有病害,對蟲害和螨蟲類具有良好的藥效,特別是在冬季一定的氣溫時施用,效果最高可達80%以上。2、持續性:石硫合劑藥效為半月左右,7~10日持續最佳藥效。3、低殘留:產品分解后,有效成分發揮殺菌殺螨作用,殘留部分為鈣、硫等元素的化合物,均被植物吸收。它是植物生長所需的中量元素。4、經濟價格:石硫合劑原材料價格相對較低,制備工藝簡單可行,且廣譜效率高,因而經濟。
在石硫合劑的熬制中,如果熬制方法不準確,則不能達到所希望的防治效果。因此,制造合格高質量的石硫合劑對于廣大的果樹農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。那么,現在的果樹農戶在熬制石硫合劑中,一般有什么問題?湖南硫磺粉廠家總結有這樣幾點問題:
1、原材料不合格。隨意購買石灰、硫磺,有的石灰沒有煅燒徹底含有一定的石塊,影響材料配比。硫磺要細粉而不是硫磺片或塊。
2、石硫合劑應該是“熬制”而不是“配制”。有些果農常采取配制的方式,即按照1份石灰,2份硫磺,10份水,用一部分水把石灰化開,另一部分水把硫磺調制成糊狀,然后將兩者混在一起,攪拌40分鐘就作為石硫合劑使用。
3、稱重不精確。一些果農在熬制石硫合劑稱量原材料不精確,結果導致配方不合適。
4、熬制時使用的器具不恰當。石硫合劑的有效成分是多硫化鈣,是一種堿性化合物,很容易與一些金屬元素起反應,比如鋁等,因此熬制石硫合劑時禁止使用鋁制鍋具,以提高熬制藥液的有效成分。
5、熬制時間偏長。大多果農認為石硫合劑熬制時間越長,質量越好,熬制時大多在1個小時以上。實際上熬制時間長短應看"藥"的顏色,如果溫度穩定保持在100℃,熬制時間40分鐘即可,如果時間再延長,藥劑的有效成分就降低了。
6、熬制時火候掌握不準。藥劑熬制時火候是非常重要的,在水未開鍋時要大火猛燒,水開鍋后要保持中火(藥液要求中滾),熬制15分鐘后,藥液有部分變成醬褐色,火要再小一點(藥液要求小滾),然后一直保持到熬制結束。而有的果農一直用大火,怕溫度不夠;有的一直用小火,怕溫度太高,藥液溢出。
7、熬制時攪動速度不勻。熬制藥劑時用木棍攪動是為了讓鍋中藥液上下溫度一樣,配料混合反應均勻。有的在熬制時猛力攪動,讓已形成的硫化鈣又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形成了碳酸鈣等物質,使藥效降低,也有的不注意上下藥液的攪動,延長了藥液的反應時間。